最惨茶厂:高频轰炸中坚持生产茶叶

最惨茶厂:高频轰炸中坚持生产茶叶

110阅读 2021-06-14 07:16 品牌

振茶业,换外汇,救中国!

——年仅31岁的范和钧面对中国茶叶困境发出疾呼

当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一批优秀的士人挺身而出,投入到振兴国茶、抗日救国的运动中,著名的佛海茶厂(勐海茶厂前身)就是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之下。在连一条毛巾都要去敌占区购买、一袋水泥都要从国外运回来的艰苦条件下,著名茶人范和钧在三年内完成了佛海茶厂创建、投产、畅销海外的壮举,开创了国家大宗机器制茶的先河,并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年轻茶人,在乱世之中给中国茶业留下了一笔巨大的技术财富和精神财富。

一、到西南去,振兴茶叶换外汇

1936年夏,南京举办全国手工艺展览会,而上海商品检验局则承办了中国茶叶特展。令观众莫不痛惜的是,展室悬挂的世界产国图表所示的中国茶叶出口数量已远不如外国。当时在上海商检局任茶师的范和钧也深有感触,发出了“振茶业,换外汇,救中国”的呼声。

次年春,时任中央经济部周贻春次长,在上海召开中国茶叶公司筹备会议。会议决定由皖、赣,湘、淅、闽产茶省份,每省各出资20万元,由中央经济部及各大私营厂商集资200万元,成立中国茶叶总公司,范和钧参与筹组工作。

几个月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我国东南各省的茶叶产销相继停顿。面对日寇侵略,半壁江山尽失,中国的海上对外通道,除广西沿海外几乎尽丧敌手,各种物资无法运达,国府财政困难,军费和战略物资难以为继。

佛海实验茶厂首批职工合影

中国茶叶总公司与云南省政府合资,在昆明设立云南中茶公司,滇方代表为云南富滇新银行行长缪云台,中茶公司则委任郑鹤春为云南中茶公司经理。初步拟定在顺宁(今风庆)、佛海(今勐海)及宜良三地设立实验茶厂,全面推广机械制茶,目的是利用云南这个产茶大省的原料,提升制茶效率和茶叶品质,打开国际市场,为国家赚取外汇,为抗日战争赚取军费和战略物资。

佛海茶厂的创建人和第一任厂长范和钧

范和钧等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临危受命,离开繁华的东部城市,去到“瘴疠之地”佛海创办茶厂,可以说他们身上肩负着民族的存亡和国家的荣辱。

二、战时百日他们造出了整套制茶机器

1939年4月1日,范和钧偕同清华大学毕业的张石城,从昆明出发,4月3日到达大理,7日到芒市,8日抵达缅甸的腊戌,10日下午抵达仰光。途中,刚建成的滇缅公路路况太差,车门被颠开,范和钧的上衣和钢笔被刮走,皮箱被水泥桶磨破。在仰光他与佛海茶商李拂一会合,由李带他一起于5月27日到达佛海。

范和钧等人一边调查当地民情、茶情、商情,一边招工,同时征地盖房,制造各种半机械制茶设备。这个过程中,佛海复兴茶庄李拂一、可以兴茶庄周文卿给了他很大帮助。他和他的工人住在李拂一家,临时车间设在李拂一家斜对门的可以兴茶庄。

照片中间为佛海复兴茶庄李拂一

五月到八月,100天的时间,范和钧等人共制造:萎凋挂帘120张,可供500斤生叶之萎凋;牛力大型揉茶机一架,每次可容萎凋叶100磅……这些工具都是范和钧绘图,然后带领工人一起加工完成。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东思普贡茗茶业有限公司·茗六福茶行创始人王蓝指出,从以上这些工具不难看出,它们都是为了制造红茶准备的,可见,当时的范和钧,尽管对佛海生产的藏销蘑菇头紧茶的生产工艺和销售路径、渠道以及大叶种茶的适制性作了细致的研究,但他的目标还是生产可以出口换取外汇、军火的红茶和老青砖。

范和钧于1939年9月开始制茶,经过18天努力,共制成“白茶一种、红茶三种、绿茶二种、砖茶二种、紧茶一种、老青茶三种,合计得一千一百七十斤。”

早期绿茶茶标

经过周密的调查和样茶制作,范和钧、张石城的结论是,佛海是大叶种茶的原生地,产量极丰,品质醇厚,制成的红茶足与印度大吉岭、安徽祁红相媲美,如大量制销,必能风行国际市场。但是要在佛海办厂,并非易事。因为佛海地区一向被视为“瘴疠之乡”。当地居民刀耕火种,生产原始,生活简单贫苦。社会环境、商业条件还很落后。

三、士人成为中国茶人的中坚力量

同年(1939年)冬天,云南中茶公司决定在佛海创办试验茶厂,委任范和钧为厂长。云南省政府为在佛海地区推行使用法币,委任华侨梁宇皋为佛海县县长,协助范和钧等人开展厂务。

1940年春,正式开始建厂。1940年4月,范和钧再次来到佛海。佛海茶厂的工人和傣族民工在张石城的带领下已经建起了几栋茅草房。范和钧除了任佛海茶厂厂长、建设佛海茶厂外,还有一个任务就是经营刚刚成立的“云南全省经济委员会佛海服务社”。也就是说,他的任务是推广法币,“促进农业生产,提倡农村合作,协助归国华侨开发边区,改善地方人民生活,养成做事美德”。

范和钧通过佛海县政府,征得当地土司同意,选择了距佛海集市中心很近的一块80余亩大小的土地,他和工人们一起辛勤苦干,在当地群众的协助下砍树、打砖、割草、垒墙,仅用9个月时间,佛海茶厂初具规模。

范和钧白天忙茶厂、服务社的工作,茶厂工作为9小时,晚上还要给茶叶实习所分配到茶厂工作的实习生和厂里招收的技术工人在气灯下上课,范和钧承担的课程是制茶学、机械制图、三角、几何、房屋构造等。

茶山上的雲霧

没错,范和钧并非农学出身,他19岁因为成绩优异被公派出国留学,去到巴黎大学,学习的是“数学概论”和“高等物理”,后来为了勤工俭学,又去就读了“美术与工艺”专科学校并在巴黎的中国古董行中做漆画等工作。

学成回国后,恰好法国有位农业工程师来中国考察绿茶出口情况,范和钧一路陪同做翻译,才开始对中国茶业状况有所认识。返回上海后,他又认识了中国茶业先驱吴觉农先生,从而开始了自己二十多年的传奇茶业生涯,两人还合著了《中国茶业问题》一书。

跟范和钧一样,被任命为佛海实验茶厂副厂长的张石城也非农学出身,他在清华大学读的是高等物理专业。

广东省茶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广东思普贡茗茶业有限公司·茗六福茶行创始人王蓝指出,范和钧、张石城等人的情况,反映了中国茶业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就是士人开始真正成为茶人的中坚力量并贯穿整个茶业始终。在此之前,士人作为茶人,几乎不涉及茶叶的生产和销售领域,全部都集中在品茗、茶道等赏玩阶段。

佛海茶厂

但到了这个时期,吴觉农、范和钧、张石城等知识分子,怀揣“振兴华茶、实业救国”的赤子之心,纷纷投身中国茶业复兴之路,一改之前以茶农、工匠、茶商为主的国茶模式,士人们成为了中国茶人的中坚力量。而且这些知识分子,是真的会跟茶农一起劳作、培育优良品种;跟工匠们一起制茶,改进茶叶生产工艺,发明新型制茶机器;奔波国内国外多地,联合各大茶商,为中国茶叶开拓市场、寻找出路。

四、车间未封顶就已为国家创造大量外汇

说回佛海茶厂,1940年,范和钧带领工人们边建设边生产,共制成红、绿茶132担,以服务社名义试制藏销紧茶1000担。

此时,范和钧发现,佛海生产量最大的是紧茶,于是将工作的重点从红茶转移到普洱茶。

紧茶

他们以中国茶叶公司的名义开始实行统购统销。当时范和钧等人有官方背景,通过重庆中央政府,一个电报就将缅甸、印度各个关卡摆平,两国都免收中国紧茶的过境税。因此,为了节省税费,佛海的十几个私人茶庄都加入了联合运销处,这些私人茶庄也就成了佛海茶厂的分厂和加工点,不仅佛海,连江对面的易武、思茅的私人茶庄也因茶运不出境也纷纷来找范和钧,要将茶交给佛海茶厂代卖。

勐满红茶初制所

易武的同庆号、同昌号、乾利贞、李联号,思茅的鼎春利茶号几十年、上百年的大茶号都来找范和钧联营。范和钧把车、佛、南、易武、思茅几十个私人茶庄调转过来为佛海茶厂加工紧茶(西藏专用茶)、饼茶。1941年5月佛海茶厂基建才搞了一半,车间还没有盖顶,范和钧已经卖出了13491包茶叶。短短时间就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的外汇,换取了重要的战略物资,有力支援了抗日战争。

可以说,佛海实验茶厂首创了大企业带小作坊、带农户的经营模式,它冲破了西方国家对滇茶的封锁,毫不含糊地打通了从佛海经缅甸、印度,进东南亚、南亚和中国西藏的商道,曼谷、香港、上海、俄国、仰光、加尔各答、大吉岭、西藏,东西两线全面出击,取得全线获胜、八方告捷的好战果。

一张1941年景东办事处的销货报表让我们看到了刚起步的佛海茶厂灵活、高效的经营方法、旗开得胜的骄人业绩。这张表是佛海茶厂厂房都还没完全建好时的销售记录,可以看出佛海茶在国外颇得青睐。

五、佛海茶厂成为中国远征军驻地

1941年冬,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侵略南洋,战火逐渐迫近缅泰。佛海地区遭日机轰炸扫射,人心惶惶,动荡不安。

1942年,范和钧又收购紧茶1万余担,由于日军攻入缅甸,他们抢运了数千担紧茶到印度以后,就将留在印度、缅甸的员工撤回佛海,2000余担未运走的茶留在缅甸景栋,3000余担在佛海分散到参加联运的十余个茶庄,这样即使被日机轰炸,也不会一次全部损失。

1942年十月,佛海茶厂已有相当规模:“厂地面积四十亩,厂房面积3521平方公尺……”

但这个时候,日本军机的轰炸更加频繁,云南中茶公司电令佛海茶厂职工全部撤退至昆明。范和钧无奈之下,请求延长10天转移时间,他带领全厂职工将机器拆卸装箱,托运思茅或寄存民间,全厂职工除护厂人员外全部撤退。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机械化制茶减少了人工,即使面对如此高频的轰炸,佛海茶厂仅仅预留3名员工即可,机器在、厂房在,每年还可以少量制作茶叶,维持基本开销。范和钧则带着茶厂的大部分员工撤回昆明,在烽火硝烟中为中国茶业保存下了一脉生息。

范和钧走时,云南中茶公司和富滇银行行长缪嘉铭任命李拂一接管佛海茶厂。

1951年,唐庆阳受中国茶叶公司云南省公司的派遣,负责佛海茶厂的恢复重建工作,重建后的茶厂改名为勐海茶厂,开启了另一段关于中国茶叶的传奇。

参考资料

詹英佩.普洱茶原产地—西双版纳.云南科技出版社,2007.04.杨凯.茶庄茶人茶事:普洱茶故事集.晨光出版社,2017.06.

范和钧.创办佛海茶厂的回忆.西双版纳州文史资料第四册

范贤庆.范和钧:茶界先贤鲜为人知的旧事.中华合作时报,2009(3).

来源:抱朴财经

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上一页:端午安康·茶香清心—— 第二届“端午安康”硒水鉴茶大赛获奖名

下一页:四川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谭波荣获第九批“国茶人物·制茶大师”荣誉

相关阅读

茶友网
滇ICP备19006320号-4
滇ICP备19006320号-4